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》教学设计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》教学设计1课题:认识分米和毫米
教学目标
1.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,初步建立1毫米、1分米的长度概念。知道1米=10分米,1分米=10厘米,1厘米=10毫米。
2.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,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,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,学会估测,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。
3.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,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。
教学重难点
重点:建立1毫米、1分米的长度概念,会用毫米、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。
难点:毫米、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。
教学资源
米尺、直尺、硬币、橡皮。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
故事引入: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,有狮子、狗熊、小猴、小狗等。一天,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。
小学教学设计☆
小动物们可激动了,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。这不,选拔考试开始了,想不想去看看呀?
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: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?
一棵大树高8(),一片树叶长8(),一个铅笔盒长2()
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,可轮到第3题,意见大了。小兔说:“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。”小狗说:“这个铅笔盒长2米。”小猴说:“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。”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?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?学生讨论。
二、引导探索
(一)认识分米
1.先让学生说一说,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“分米”这个词?
2.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。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,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。
3.体会1分米的长度。
教师: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,把它剪下来。告诉学生,这是自制的分米卡。先看一看,再闭上眼睛想一想,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,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。
教师: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,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?
小学教学设计☆
4.教学1米=10分米
教师: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?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。
5.多层训练,加深对分米的认识。
(1)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。
教师:同学们,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,就去把长边摸一摸,再量一量。
(2)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4题。
(3)教师: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,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?各接近几分米?
(二)认识毫米
1.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,各自交流测量结果。引导学生认识到: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,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。
2.组织学生交流,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。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: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,并实际量一量,进一步感知1毫米。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。
3.体验毫米的用处: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?组织学生讨论。
4.想一想: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?你是怎么知道的?
5.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,体会大小关系。
小学教学设计☆
6.多层练习,巩固新知。
(1)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2题。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?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?
(2)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,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。
7.小结:今后,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,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。
三、综合练习
教师:小朋友们,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,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?
1.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3题。
2.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5题。
3.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6题。
四、课堂总结
教师:今天,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?你有收获吗?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?
总结提炼:是啊,我们已经认识了米、分米、厘米、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。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,并且能量得更准确,为了度量的方便,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,可用分米作单位,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,用米作单位。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。
小学教学设计☆
板书设计
认识分米和毫米
1分米=10厘米
1厘米=10毫米
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》教学设计2一、教材分析:
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》,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《甜甜的梦》第一课,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。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,将米、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。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、1分米的长度表象,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。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,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,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,逐步形成长度概念。
二、学情分析:
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,并知道1米=100厘米,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,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,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。
三、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目标: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,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;初步建立1分米、1毫米的长度观念;知道1厘米=10毫米,1分米=10厘米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:在实际测量活动中,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、分米的过程;在具体的情境中,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、尺子进行测量;通过动手、动脑、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。
情感与态度目标: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,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,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,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,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,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。
四、教学重点及难点:
重点: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;知道1厘米=10毫米,1分米=10厘米,1米=10分米。
难点:在具体的情境中,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。
五、教具准备:
常规:米尺、小尺子、一分米长的纸条、一分硬币 多媒体: ……此处隐藏4439个字……新学习的单位,它叫毫米(出示课件)
在尺子上这样的一个小格就是1mm
1)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?指给同组同学看
2)毫米有多长?在尺子上找一找,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,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?
3)1mm特别特别短,你们可别看它短,在很多精密的仪器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做零件,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!
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?
生:1厘米=10毫米1cm=10mm
活动三:实际测量:
同学们,通过你们努力和动脑筋的思考,咱们已经学会这么多知识了,那你们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呢?你们可以测量桌面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,也可以测量你手中的物品
要求:
1)先估计你想测量物体的长度,填在表中
2)进行实际测量,写出准确的长度
3)拿出信封中的表格
小结: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,你有什么收获,学会了哪些新的长度单位?
生:今天我学会了分米和毫米
成功案例二:
(一)复习旧知
通过“猜身高”的游戏复习“米和厘米”的知识。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。
【设计意图】教师先以游戏、谈话的方式引入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“米和厘米”的解释。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。
(二)学习新知
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,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,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?(毫米、分米、千米、微米、公里等)
1.认识毫米。
(1)建立“1毫米”的表象。
①先研究毫米mm。设疑: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?(学生思考、交流)
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,重点探讨“1毫米”有多长。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,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。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,交流。
【设计意图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,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。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,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。从而加深对“1毫米”的直观体验。
③告诉学生: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,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,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,就是1毫米。(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。)
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,1毫米有多长!
④思考: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?
⑤请学生想一想: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。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,请学生量一量厚度,进一步加深对“1毫米”的体验。
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。(1毫米太短了;两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。)
【设计意图】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、有趣、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,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、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、理解与上位知识“厘米”的关系、举例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以及动手测量电话卡的厚度、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,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“1毫米”的理解,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。
(2)理解引入长度单位“毫米”的来由。
①设疑: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“毫米”这个长度单位吗?(学生思考、讨论)
②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体验:除了一些物体因太短而需用“毫米”作单位外,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,也需要“毫米”作单位。(通过测量光明牛奶盒子宽度的实验来加深体验。)
【设计意图】创设有意义的、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,引导学生展开讨论,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,从而不仅明确了引入“毫米”的意义,而且为展开精确测量、读准测量结果的后续教学作好铺垫。
(3)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。
①现在有‘毫米’来帮助,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?(5厘米6毫米)
②提问: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?你是怎么读的?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?(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。)
③追问: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,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这样有什么好处?
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。再用尺子测量验证。
(4)画规定长度的线段。(相互检查、交流)
【设计意图】巧妙地引入了“半厘米数刻度线”,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,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。在这一环节中,教师牢牢抓住“半厘米数刻度线”这一有效的学习资源,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,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,帮助学生更全面、更深刻地认识了“毫米”。
2.认识分米。
(1)介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。再请学生先谈谈对分米的了解。
(2)引出1分米=10厘米,请学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,用手势来表示一下。
(3)再到尺子上找一找,1分米有多长。再来用手势表示一下。
(4)估计我们的1张课桌长大约是几分米。然后用手势去比一比。最后用米尺来测量验证。(不断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和体验。)
【设计意图】传统的数学学习重结果轻过程,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,
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。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,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,与应答性学习环境进行对话的平台,使学生对于“分米”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、又生动有趣。从而为后面的“整理”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。
3.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。
设疑: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,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?(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,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,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。)
(三)巩固练习
1.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。
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:晴
今天早晨,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,来到了卫生间,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,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。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,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。我跑步到学校,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,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,认真做起笔记。
(1)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,教师装傻:笑什么?
(2)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。
2.思考题:
电脑情景: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,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,怎么办?
【设计意图】这一环节的设计,不仅注重了综合性、生活性,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,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。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,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,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。